田涌 魏轶群
近年,一些宾馆、饭店和娱乐场所乃至一些民间庆典、行业聚会等各类场合,常常出现一些舞蹈者的身影,艺术圈中称之为“炒更”。这其中既有职业舞蹈演员,也有艺术院校毕业生、在校学生,还有外地来京闯荡的艺术人才及业余舞蹈爱好者。 去年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的的张小姐离开校门后便加入了“炒更”的行列,最高时一个月能挣到5000多元。据了解,这种收入水平只有职业演员和舞蹈专业毕业生才能拿到,而业余舞蹈者一般一场只能得50元左右,跑场演出还要低。 对像张小姐这样的“炒更”者来说,不管是额外增收也好,谋生也好,除了经济考虑外,还有一个更严峻的考验,就是艺术理想和追求。商业“炒更”和舞台演出比,对舞蹈者有截然不同的要求。舞台演出要求舞蹈者对主题、动作和感情的理解和创造要高,商业“炒更”却有自己的特点和标准,它动作简单、通俗、程式化,更像熟练工种。比起业余舞蹈者,专业舞蹈者对“炒更”的适应要难得多。挣足钱后再回过头搞教学或研究,是很多“炒更”的专业舞蹈者的想法。但也有一些人坚持下来了,张小姐就是其中的一位。她考虑的不是挣了钱后再回来搞舞蹈教学和研究,而是自己投资,组织班子,自己创作、编排舞蹈,把专业艺术和通俗舞蹈结合起来,寄自己的艺术理想于大众娱乐场所这一特殊舞台上。在目前的市场形势下,娱乐场所虽然与传统演出剧场不同,但对张小姐等舞蹈者来说,也是一个舞台。